查看原文
其他

了解唐诗中的长安,读这本书就够了

不论在文学作品还是历史故事中,我们总能看到、听到一个令人荡气回肠、魂牵梦萦的名字——长安!她是所有中国人的文化故土,千百年来依然带给我们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繁华长安:古都的辉煌与荣光





长安城曾经有多辉煌?曾以一篇《咏鹅》年少成名的骆宾王写过一首《帝京篇》,足足九十多句,极言这座壮丽辉煌的城市。她是中国首座称为“京”的都城,在此地周文王筑丰京,武王建镐京,合称丰镐,后来汉高祖设置长安县,营建规模宏大的未央宫,迁都至长安城,自此“长治久安”成为这里千百年来的绝佳寓意。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曾经的长安城墙是现在西安市城墙区域以内的七倍半,城中住着从中亚、朝鲜、日本和东南亚以及欧洲300多个国家来的商人。写诗追求“妇孺能解”的白居易,写起长安来,也有一种驾轻就熟的可爱。长安城的百姓房屋分布得像围棋局,城区被笔直的街道分割成方块,像菜畦一样。远远望见星星点点的光亮,那是官员们举着火把来上早朝了……长安城的恢宏壮阔和人间烟火,如在眼前。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遥认微微入朝火,一条星宿五门西。还有唐高宗李显的《登骊山高顶寓目》,展示出长安城“四郊秦汉国,八水帝王都”的地理形势;杜甫的《丽人行》,生动地描绘唐代宫廷中贵妇人的华丽服饰与优雅举止。一千多年前的人们,也是这样踏青、游春,尽情享受生活之美。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内蕴长安:景观中的历史文化印记





长安城藏着多少人的悲欢离合?

巍峨耸立的大明宫、风光旖旎的皇家园林曲江、唐代文明缩影的大雁塔、长安城的名片终南山……这些地理符号在唐人生活中并非简单的坐标,也伴随着丰富的政治活动与文化行为。诗人韩翃的一首《寒食》写出了寒食节中唐宫廷传递火烛的承平景象,竟然得到德宗皇帝的特别嘉奖。因为当时有两个叫韩翃的官员,皇上特意批注“给这个写诗的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曲江流饮、雁塔题名,代表着科举及第者占尽春光、轻快舒畅的生命瞬间。三次参加科举、耗时六年终于如愿的孟郊,长久的压抑得到释放,随手即成一首名作,从此以后,“春风得意”“走马观花”成为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

昔日龌龊不足夸,

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代以诗取士,在科举考场上至少诞生了应试诗歌16万首以上。有一年的试题是“终南望余雪”,一位叫祖咏的考生在这次考试中一举成名,因为他牛到硬是将应试诗写成了千古绝唱。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多年以后,一位屡试不第的读书人因再次落榜而愤懑不平,也以一首《不第后赋菊》表明心迹,他就是发动唐末农民起义的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些诗篇中蕴藏的长安,让这座城市的人文地理、历史文化扑面而来,在展示大唐的壮美风光之余,更激起我们对那个黄金时代的向往和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情感长安:唐诗的人文精神与家国情怀





关于长安的唐诗,无疑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瑰宝,这些诗篇不仅展现了长安的繁华盛景,更蕴含了丰富的情感、人文精神和家国情怀。诗人们用自己的笔触,深情地描绘了长安的月色、战乱和思念,情感之真挚、意境之深远,都让人为之动容。李白被“赐金放还”后,痛惜玄宗闭目塞听,不纳忠言,期待朝政清明之后重返长安,他将对这座城市的思念统统写进诗中。

客从长安来,还归长安去。

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安史之乱中,杜甫身陷长安,曾偷偷沿曲江南行,深感国破家亡、物是人非,留下一份面对战乱的真实历史记录。

少陵野老吞声哭,
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就像现在的老人动不动就讲“想当年……”那样,杜甫后来写过一组叫《忆昔》的诗,饱含深情地为读者描述着记忆中长安的繁荣与富饶。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在诗的结尾,这位年过半百、老病缠身的诗人依然用“周宣中兴望我皇,洒血江汉身衰疾”来表达对王室中兴的热切期待。

安史之乱平定后,一向云淡风轻的王维,也禁不住用雍容典雅的诗句赞美大明宫早朝的景象,那是一种历尽艰辛后的欢欣鼓舞。绛帻鸡人报晓筹,
尚衣方进翠云裘。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唐诗中对国家的忠诚、对人民的关心,都体现了诗人们深厚的人文精神与家国情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安康而努力奋斗。





以上内容均来自

《那年长安:

唐诗里的帝都历史与文化》,

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点击图书封面即可购买。

《那年长安:唐诗里的帝都历史与文化》不仅是一部优秀的历史文化读物,更是一部能够激发我们文化自信和自豪感的杰作。在这个充满变革与挑战的时代,我们身处于多元文化的交汇点,时常被各种外来文化所冲击。然而,回望历史,长安与唐诗的光芒依旧璀璨夺目,它们无声地诉说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那强大的生命力与包容性,为我们树立起了文化自信的丰碑。




往期推荐


读书像坐船和吃饭?如何用散文“说人话”?这本书告诉我们……


教育部、中国社科院、河北科协等多种项目奖项名单公布,集团5种项目入选


清明祭英烈!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背后,原来有这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砥砺奋进,创优争先,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24年这样再上新台阶!





END






统筹 | 集团综合办公室(党委宣传部)

供稿 | 河北人民出版社

作者 | 李   耘

辑 | 贾鑫薇 王浩瀛

审核 | 郭秀霞 张玉娟

校对 | 肖延昭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河北出版传媒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